随着家庭结构和居住模式的变化,传统的家庭照料服务已难以满足老幼发展需求,社区逐渐成为养老育幼服务的重要载体。因此,创新养老育幼服务供给模式,加快养老育幼一体化发展,推进社区“一老一小”代际良性互动可成为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的良策。广外街道聚焦推出“双龄共养”服务模式,主要涵盖3-12岁青少年儿童及60岁以上老年人群。
2月22日上午,一场别开生面的书法活动在广外街道美意延年综合服务中心举行。参加此次活动的主角是社区的老年书法爱好者和寒假研学托管班的学生们。
此次活动正值元宵节前夕,活动现场老人与孩子们自发结成小组,挥毫泼墨,共书元宵祝福。“祝您元宵节快乐,福上加福!”孩子们纯真的祝福、欢快的笑声引得老人们连连露出欣慰幸福的笑容。
“今天的活动很有意思,孩子们生机勃勃,和他们一起写毛笔字让我感觉到自己也很有活力。我教孩子们写了‘元宵快乐’几个字,他们领悟得很快,写得比我好。”来自红莲北里社区的老人张景春今年已经76岁了,她对这种双龄共养的新模式非常认可。
“我觉得自己今天写得最好的两个字是‘元’和‘快’,”参加活动的王艺霖小朋友今年10岁,她表示自己今天学习到了许多写毛笔字的技巧,“爷爷奶奶们非常亲切地告诉我,写‘撇’的时候不能一笔直接下来,一定要慢下来,不能图快。”
老人和孩子们在练字纸上练习过后,纷纷在大红纸上开始了书写。“元宵快乐”“福”“少年强则国强”……一张张红纸上的祝福映得每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
“双龄共养”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将老人和孩子的活动场所进行重合,而是更注重活动内容上的融合,让老人和孩子能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在相互陪伴中守护“朝夕美好”。活动希望聚焦“一老一小”,培养少年儿童尊老敬老的优良品质,增强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建设全龄友好、家庭友好的和谐社会。
街道还组织寒假研学托管班的小朋友们走进了广外街道“老兵之家”红色纪念馆,学习红色革命历史和老兵们的英勇事迹,与革命前辈们进行了一次精神交流,拓展了双龄互动的形式。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参观馆藏、收集印章、智能打卡拍照等形式向革命战士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2月22日,西城区总工会副主席许畅到广外街道寒假研学托管班莅临指导,给小朋友送上了开学小礼物。研学托管班的孩子们举起正在制作的元宵,开心地邀请大家一起品尝。
街道工委副书记李兵表示,街道将持续发掘辖区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拓展青少年研学的内容与形式,实现青少年教育工作的全链条、全覆盖。
下一步,广外街道将继续以构架老年友好型社会为目标,逐步丰富探索“双龄共养”服务模式,举办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老年人和青少年共同参与的文化活动,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促进老年人老有所为、老有所获、老有所乐,建设全龄友好、家庭友好的广外家园,提升“一老一小”的幸福感和获得感。